(原标题:创新药迎系统性重估时代 泰信基金陈颖详解投资密码)
一场创新药行业的价值重估正在发生。近期,创新药板块掀起了一轮大行情,市场关注度越来越高。今年以来,创新药指数上涨超过20%,不少优质创新药公司股价翻倍。
创新药行情能否持续?这轮上涨是医药大行情的预演还是“一轮游”?医药板块在过去沉寂了数年之后,基本面有没有发生足够支撑大行情的根本性逆转?创新药的行情能否延展到医药领域的其他方面?
泰信基金的基金经理陈颖是业内资深的医药基金经理,在医药投资领域内深耕十多年,历经两轮医药牛熊。近期,陈颖深度阐述了自己的投资理念,并对本轮的创新药行情以及未来医药板块走向给出了自己的鲜明判断。
在陈颖看来,当前创新药产业正进入收获期,重点个股正处于一轮价值重估的过程,未来行情有望持续。
中观与微观两手抓
在一众基金经理中,陈颖的学术背景有些特别,她在北大读了6年的药学本硕,随后去美国纽约大学在化学领域继续深造,做肿瘤研究。然而,就在美国读书期间,她碰巧接触到了专业股票研究并就此爱上了投资,这让她的人生打了个转弯,在投研这条路上一干就是14年。
基于医药领域的深厚积累,陈颖在医药投资上的研究能力非常突出。她的选股风格更偏成长。她偏好两种标的,一种是那些能够持续快速增长的公司,另一种是行业发展空间大、市值天花板高的公司。“我会以中观的视角自上而下地选择标的,将七成的精力放在选行业上,将三成精力放在选个股上。”陈颖表示。
“个股很可能会出现各种‘黑天鹅’事件。”陈颖说,“但是行业突然发生大变化的概率会小一些,也更好应对。”
对于选择医药子行业,她会先确定这个行业本身是否值得深入研究。有的行业确实可能会让其中的公司增长很快,但是如果行业发展的天花板不高,上市公司的未来成长空间也会比较有限,投资性价比就会比较低。但是如果这个子行业未来看起来有比较高的天花板,那么深入研究该行业内的好公司就会更有性价比。
并不是每一个行业都能诞生好公司。陈颖分析,很多行业都会有价格战或竞争过于充分的情况,这会显著挤压行业内公司的利润空间。但也有一些行业中会出现龙头公司能够长期保持高利润率的情况。而后者就是陈颖更青睐的行业。
“每个医药行业的商业模式和投资特点其实都不太一样,发展周期也差别很大。”陈颖分析,当她确定某个行业具备发展空间,未来更容易诞生持续发展的大公司之后,她再来找这个行业竞争优势比较明确的龙头公司。
比确定行业更重要的是确定行业处在哪个发展阶段。她更青睐的是那些处于快速发展期的行业。“一般而言,要精确地判断行业顶部是比较难的,但是当价格战普遍出现的时候,可能就需要比较警惕小心了。”陈颖说。
另一方面,她也会自下而上地选一些投资标的。比如有一回,她发现在某个医药子行业中,有一家不被市场关注的公司的季报收入利润增速远远超过行业发展增速,连续多个季度都是如此,并且经过深入研究基本面后发现公司这种快速增长是可持续的。于是她果断买入,长期持有,最后果然收获颇丰。
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如果说挖掘好公司考验的是研究深度,那么对市场的理解则将影响最终的投资成果。对此,陈颖认为,市场和股价的走势总是有周期,就如同一个钟摆,中心点是它的合理估值,但是市场价格往往在合理估值点停留的时间最短。
“有的时候你觉得公司被低估了,但是市场往往依然往更低估的方向走;有时候你觉得公司被高估了,但是市场依然往更高估的方向走。”陈颖表示,“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试图强行判断所谓的合理估值,因为市场往往在合理估值只待那么一会儿,而在低估和高估的时间都待得特别长。我追求的是我必须知道这个钟摆的方向是朝哪里摆。”
继续看好创新药行情
今年以来,医药板块,尤其是创新药板块的行情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对此,陈颖分析,这源于创新药一系列的变革引发整个行业进入收获期。
“首先,国家不停鼓励各种创新药政策,医保谈判价格较好,进医保也快。现在如果顺利的话,创新药上市后可以进当年的医保,而我刚入行的时候,一个新药上市,基本上要三年之后才能进医保。”陈颖说,“现在整个上市的速度都变得很快,批的也更科学更快,今年还有望鼓励商保来覆盖创新药。”
除了政策支持外,创新药出海也是引发行情的一大因素。此前的创新药行情,我们看到的模式基本是国内创新药企业把海外创新药引进中国。“2023年之前,是创新药公司从海外买创新药来做国内市场。”陈颖说,“但现在不同了,现在部分国内创新药做得比海外Biotech更好,涌现了一批BIC、FIC的好品种,跨国大型药企需要中国的创新药补充自身管线,他们愿意支付高昂的首付和后期里程碑的费用,并且还有后续海外销售收入的分成,这些国产创新药品种的市场空间一下子就打开了。”
“以前大家给创新药公司估值的时候,创新药这块资产很多时候是给的负值,因为研发费用要吃掉上市公司的利润。”陈颖分析,现在创新药的估值不仅不是负值,还变成了直接可以给数亿元甚至数十亿元以上市值的资产,所以相关上市公司股价表现就会非常猛。
在陈颖看来,当前创新药行情仍具持续性,但也得提防短期上涨过快。她预计,在经过今年的充分发掘后,这一价值重估往后可能会慢慢稳定,明年可能会根据创新药临床数据的进展表现。“但同时,明年国内创新药市场增速可能也会起来。”陈颖说。
医药行业受政策影响大
从医药产业整体情况来看,陈颖分析,行业整体增速不会很快,不然医保压力很大。但是其中依然会有结构性的机会,一些有特色产品的公司依然能走出来。
凭着长期在医药领域的深耕,陈颖分析,医药行业不同阶段表现的子行业都跟政策变化有重要的关联。2012年提出医保控费、全国医保招标的时候,仿制药普遍下跌,但那些产品有独特性的公司从中脱颖而出,有独家品种的中医药企业迎来一波大涨。2015年至2017年,受医保控费政策影响,大量中药被医保限制,导致中药公司盈利能力下降,中药公司走弱,但仿创药公司股价走势良好。到了2018年集采的时候,又导致投资医药的大量资金流向了医疗服务、消费医疗和CXO等。
“其实每一波的医药大行情,政策的变化都非常重要,往往是部分子行业股价受到压制,但会有新的受益政策变化的子行业走出来。”陈颖说,“因为医药的需求始终是很旺盛的,所以总会伴随新的需求方向出现。”
就当前医药政策对行业的影响来看,陈颖分析,过去两年医疗诊疗秩序整顿后可能对很多制药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实现长期改善,而集采政策也已经出现明显的修正,对制药企业长期盈利能力都是利好的。
“我们观察到,之前很多制药企业销售费用率高达30%至50%,销售行为规范化后,那些产品力更强的公司盈利能力会更好。”陈颖表示,“此外,国家集采政策也明显在修正,以前价格非常低,现在的政策比以前更稳定、更科学,不会给药厂带来那么大的冲击。”
因此,陈颖判断,医药行业的结构性机会可能会继续涌现。“创新药肯定是景气度最高的行业。相比之下,医药别的子行业可能还需要一些等待,比如医疗设备、中药等”。事实上,不管是医疗设备还是中药,当前都依然处于底部区域,市场预期也同样在底部。如果未来这些行业基本面能有边际改善,投资机会就又来了。(CIS)
证配所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